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免疫组化实验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其在疾病诊断、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药物开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之间的高度特异性结合,免疫组化实验能够精确地定位、定性和定量目标蛋白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本文将深入探讨免疫组化实验的原理、应用、检测对象,以及常见的问题和建议。
01 简介
免疫组化(IHC)是一种在组织或细胞水平上分析特定抗原存在的方法。通过利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的原理,它使得我们能够可视化这些抗原的位置,并对其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的研究。这项技术的关键步骤包括首先与目标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的应用,然后通过化学手段将这些抗体的位置显现出来,从而允许我们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和相对定量的分析。
02 应用范围
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病理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病例、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其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确诊和鉴别肿瘤类型、确定肿瘤原发位置、深入分析组织的病理学分类、进行组织分类,以及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通过多种标志物进行软组织肿瘤的准确诊断,甚至可以发现微小转移病灶等。 在科研领域中,免疫组化技术不仅可用于确定组织形态,还可用于检测靶标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的定位,以及观察蛋白质表达的丰度等方面。
03 检测对象
该技术主要用于处理组织标本,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切片和组织芯片)、冰冻切片以及漂片。其中,石蜡切片是免疫组化中最为普遍和基础的一种,因为它能够保持组织形态的完整性,支持连续切片,有利于进行多指标染色的对照观察,并能够长时间保存。 然而,制作石蜡切片的过程中,蛋白质可能因为固定而发生相互交联,从而影响抗原抗体的结合。为减轻这一影响,需要进行抗原修复的步骤。
04 实验步骤
具体步骤(石蜡切片) 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结果分析 正常的结果应该是:镜下细胞核呈蓝色,阳性结果呈深浅不一的棕色。 结果分析的两种方法是阳性细胞计数法和评分法。在阳性细胞计数法中,使用40倍镜下的光学显微镜,在随机选择的10个视野下计数阳性着色细胞的数量。而评分法则是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据染色程度(0分代表无着色,1分代表淡黄色,2分代表浅褐色,3分代表深褐色)和阳性范围(1分表示0-25%,2分表示26-50%,3分表示51-75%,4分表示76-100%),对细胞进行评分,并将染色程度和阳性范围的分数相加得到最终分数。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1)、对照染色:与实验中设立对照组类似,免疫组化也必须进行对照染色,缺乏对照的结果不可靠。通常包括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对照、阴性试剂对照和自身对照,其中一个阳性组织和一个阴性组织对照足够。 图源网络 4)、图像分析仪:进行精确定量需要使用图像分析仪,有多种类型可选择。推荐一款免费软件:Image J,该软件简洁易用,可满足一般免疫组化结果分析需求。 图源网络
依次将切片放入环保型脱蜡液Ⅰ 10min——环保型脱蜡液Ⅱ 10min——环保型脱蜡液Ⅲ 10min——无水乙醇Ⅰ 5min——无水乙醇Ⅱ 5min——无水乙醇Ⅲ 5min——蒸馏水洗。
2)、抗原修复:
将切片浸没在盛满1×柠檬酸抗原修复液(pH 6.0)的修复盒中于微波炉内进行抗原修复。中火8min、停火8min、中低火7min,此过程中应防止缓冲液过度蒸发,切勿干片。自然冷却后将玻片置于PBS(PH 7.4)中在脱色摇床上晃动洗涤3次,每次5min。
3)、阻断内源性过氧化酶:将切片放入3%双氧 水溶液,室温避光孵育25min。将玻片置于PBS(PH 7.4)中在脱色摇床上晃动洗涤3次,每次5min。
4)、画圈:切片甩干后,组化笔在组织周围画圈。
5)、血清封闭:滴加3% BSA牛血清白蛋白,封闭30min。
6)、加一抗:轻轻甩掉封闭液,滴加稀释好的一抗,平放于湿盒内4℃孵育过夜。
7)、加二抗:将切片浸没在置于PBS(PH7.4)中在脱色摇床上洗涤3次,每次5min。切片稍甩干后在圈内滴加对应的HRP标记的二抗,室温孵育50min。
8)、DAB显色:将玻片置于PBS(PH7.4)中在脱色摇床上晃动洗涤3次,每次5min。切片稍甩干后在圈内滴加新鲜配制的DAB工作液,显微镜下观察,出现适宜棕黄色阳性,用水冲洗终止显色。
9)、复染细胞核:将切片放入苏木素染液复染3min左右,用水冲洗,接着用苏木素分化液分化数秒,用水冲洗,最后用苏木素返蓝液进行返蓝,用水冲洗。
10)、脱水封片:依次将切片放入无水乙醇Ⅰ5min——无水乙醇Ⅱ 5min——无水乙醇Ⅲ 5min——无水乙醇Ⅳ 5min——环保型脱蜡液 5min,拿出来晾干,用中性树胶封片。
2)、定位:抗原表达应在特定部位,例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在细胞浆内,PCNA和p53蛋白应在细胞核内。未在抗原所在部位呈阳性着色不能视为确切阳性结果,可能是非特异性染色或假阳性。若存在不确定性,需使用上述提到的对照染色。
3)、半定量:现今通常使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但如果实验室条件有限,可使用肉眼进行半定量评估。免疫组化的半定量通常分为三级:弱(+)、中(++)、强(+++)。观察5-10个高倍视野(HPF),根据弱(+)=1、中(++)=2、强(+++)=3进行评分。通过计算(+)% × 1 +(++)% × 2 +(+++)% × 3得出数值,总值<1.0为(+),1.0-1.5为(++),>1.5为(+++)。
05 常见问题及建议
常见的非特异性染色:
1)、抗体问题:一抗用多克隆抗体容易出现非特异性染色,建议用高纯度,高效价的针对更具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来解决。
2)、抗体浓度过高/孵育时间过长:每次使用新抗体前应该多做预实验,摸索出最理想的工作浓度,不能简单地按照说明书来用。另一个常见原因就是孵育时间过长。解决的办法就是定时器。
3)、DAB染色时间太长/变质:DAB的孵育时间过长,会造成背景非特异性染色。DAB的显色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靠自己在显微镜下盯着,一旦出现浅浅的棕色的时候,就要马上冲洗。出现棕色的时间过短,表明抗体浓度过高;出现棕色的时间过长,表明抗体浓度过低。
4)、内源性酶和生物素:内源性酶和生物素也会造成非特异性染色,特别是一些内源性酶生物素含量丰富的组织,如肝脏,肾脏,脾脏等。处理的办法为:灭活碱性磷酸酶
5)、组织变干:一次少染几张。还有就是试剂充分覆盖组织,超出组织边缘2 mm。然后用PAP笔在组织周围画一个圈圈,把修复液圈在里面。避免修复液流走。圈圈应该距离组织边缘3-4 mm。
6)、浸泡时间过长:切片在缓冲液或修复液里面浸泡过夜。
7)、清洗不充分:清洗一定要充分。PBS液一定要双蒸水新配,用之前再次测PH值。
8)、封闭血清问题:原则是选择二抗动物的非免疫血清,例如二抗是羊抗兔,就要选择非免疫羊血清。